30000张门票秒光!业余球员撑起的“苏超”爆火,商标还没布局?
来源: | 作者:law-唐邦知识产权 | 发布时间: 5天前 | 66 次浏览 | 分享到:
30000张门票不够卖!“素人”球员撑起的“苏超”全国爆火!

近来,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(又称“苏超”)正如火如荼地进行,13支球队在绿茵场上为城市荣耀而战,为梦想挥洒汗水、奋力拼搏,争夺他们心中的“苏超杯”最佳球队。

这场汇聚了13支球队的非职业足球球技大比拼已持续月余,不仅为观众奉献了一场又一场的精彩竞技对抗,更鲜活地展现了江苏各地独特的城市文化血脉,令人目不暇接。其中,球队队徽作为城市精神与足球文化的视觉载体,成为赛事中不容忽视的文化符号。

据了解,13支球队均有各自的队徽。南京的辟邪神兽、无锡的玉飞凤、徐州的盾牌、常州的火龙、苏州的古城门、南通的狼头、连云港的船锚、淮安的骏马、盐城的麋鹿、扬州的五亭桥、镇江的山水、泰州的凤凰、宿迁的酒樽,每个队徽的设计都各有特色,各有奥妙。

然而,在 “苏超” 热度持续攀升的背后,商标抢注风险已悄然浮现。

检索发现,一些领域已经有多家公司先行注册了“苏超”“苏超联赛”等热点词汇。目前多数商标注册申请已被驳回,但也有“漏网之鱼”,比如早在2016年苏州某超体育发展有限公司就已成功注册“苏超联赛”商标。

当前,“苏超” 相关元素因 IP 保护意识薄弱而面临被抢注的隐患。若不及时开展商标品牌布局、制定运营方案,将直接影响赛事的商业化发展。对比贵州 “村超” 完成 200 件商标注册及 74 件著作权登记的防御性布局,苏超在知识产权保护上仍存在明显缺口。

鉴于当前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的赛徽和13个球队的队徽还尚未被抢注,赛事的主办方和运营方必须立刻行动起来,尽快提交商标和著作权登记申请,形成全方位的知识产权保护网。

“苏超”联赛的爆红,是江苏体育文化与网络时代碰撞出的璀璨火花。然而,缺乏知识产权保护的品牌如同沙上筑塔,难以抵御市场风雨。绿茵场之外,一场关乎联赛未来生存与发展的品牌保卫战,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启动时刻!



    新闻动态